劇感:梅蘭芳


梅蘭芳預告,取自官網


「這是黎明嗎?」

第一次看見「梅蘭芳」的電影海報時,相當詫異。領銜主演名單裡有黎明(中年時期梅蘭芳)、有章子怡(孟小冬)、有陳紅(福芝芳)、有孫紅雷(邱如白)。怎麼瞧也瞧不出那張上了京劇面妝的是哪位演員。

「應該是黎明吧。畢竟這是講梅蘭芳的故事,黎明又是男主角。咿,還是導過『霸王別姬』的陳凱歌導的耶!應該很有意思。」

雖然陳凱歌之前拍了部令人一頭霧水、摸不著頭緒、相當糟糕的「無極」,可想起張國榮在「霸王別姬」裡飾演顰笑蹙眉的程蝶衣,對陳凱歌仍抱著一絲冀望,直惦著電影何時上映。

電影上映前曾讀到梅蘭芳先生後人梅葆玖對「梅蘭芳」的評述,他認為黎明演出了父親平凡的那面,而不全是純然高上的神化形象,更貼近常人。(不過當我發現梅葆玖參與該電影的藝術執行還是什麼職位以後,不由莞爾。因為以電影成品看來,飾演青年時期梅蘭芳的余少群,顯然更能抓住新舊時代交替時的衝突與無可奈何。)

一索紙枷鎖揭開序幕。

梅蘭芳的大伯因在西太后壽辰時穿戴孝白衣被上了一索紙枷鎖。紙枷鎖很輕,也很沈。(被罰戴紙枷鎖的伶人得在烈日下跪著手捧滿水銅盆,若是手顫水濺,濺透了紙枷鎖,人頭落地。)臨死前留了封家書予姪兒。整部電影以大伯書信為主軸轉合梅蘭芳一生。

關於梅蘭芳甚至孟小冬,許多人談過了。只淺談我對幾個劇中角色燕十三、邱如白與福芝芳的感想。 下文內引述對話臺詞,僅憑觀影印象。可能有些許出入,原意大致不變。

(一)燕十三

電影前半部高潮迭起。余少群難辨男女的絕美扮相,大有顛倒眾生之意。他與提攜自己的京劇老前輩燕十三(王學圻飾演)三鬥戲,鬥的不僅是京劇在大時代變遷之餘面臨該不該改革的衝突,鬥的更是情誼明明似祖孫緊密、卻必須各自堅持己見的無奈。

燕十三象徵傳統京劇。戲臺上凜凜號令、威威生風,戲臺下憑著西太后賞賜的翠玉、黃馬褂,成就首屈一指伶界大王。燕十三不是不願改革,而是不能改革。伶人的地位太卑微了,只比乞丐高一等,比娼妓更低賤。(九流十家:八娼九伶十乞丐。)為了提升伶人地位,燕十三苦苦經營。也為了提升伶人地位,他憂心社會大眾會唾棄伶人將京劇一改再改,彷彿戲子毫無定性似的。

有一幕梅蘭芳請示燕十三:「爺爺,明個兒演出我就照自己想的那樣改了?」燕十三以京劇唱腔一邊下樓一邊遠遠答聲:「敢」。

螢幕上英文字幕顯示「敢」字,翻譯為:How do you dare?

我卻覺得這個「敢」,有些兒雙關意味。彷彿問句,又彷彿句點。

「敢?」你好大的膽子!怎麼可以允你這黃毛小子說改就改哪!

「敢!」改吧!可惜我不能提、不可提。你年輕,何不試試哪!

三鬥戲。燕十三面對空無一人的桌椅,一絲不苟演畢最後一場戲。那份淒涼光是聽見電影院裡群眾傳出隱約窸窣的哭聲,可見一般。我想,燕十三早有體悟京劇應當變革了。明知結局寂寥難堪,也寧願賠上翠玉、黃馬褂、不可一世尊嚴,只為了成就梅蘭芳新式京劇。

王學圻精湛內斂演出與余少群實男似女嫵媚,一老一少將劇情張力拉到最大。此時的梅蘭芳性格雖然溫和卻不掩光芒,極為成功。至少,在觀看前段演出時我沒有聯想起「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腦子裡十分清楚程蝶衣與梅蘭芳雖然同是旦角,並不是同一個形象、同一個經歷。

(二)邱如白、福芝芳

黎明在電影中後段出場,娶妻福芝芳、支持藝術生涯的好友邱如白、後遇紅顏知己孟小冬。時間經歷了與孟小冬永不見面、美國演出獲空前成功、中日抗戰期間拒絕為日軍登臺、同邱如白友誼決裂等等。

事件一段段,黎明構起的梅蘭芳形象卻成了片片。播放到此刻,我不時想起程蝶衣。或許是兩部電影時空背景太接近,也或許是黎明飾演的梅蘭芳太淡了,淡至彷彿光暈襯得周圍演員更為突出。光暈不能不存在,因為梅蘭芳就是主軸。周圍演員也因這層光暈有了存在價值。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極有趣。

不論是余少群還是黎明,下了戲臺的梅蘭芳總是以白衣白衫為基調。一種刻意的區別,如梅清、如梅疏、也如梅一塵不染。在「白」底下,梅蘭芳的情感相當內斂,講話溫溫地、動作溫溫地、幾次失控大吼也顯不來咄咄逼人。感覺這人就該人如藝名,梅蘭芳,梅、蘭、芳,淡定。

說是淡「定」有些太過。因為電影中梅蘭芳的一生可說是受了親友影響而成。譬如福芝芳、邱如白給了梅蘭芳全然的支持。

福芝芳說:「他不是妳的,他也不是我的。他是屬於大家的。」

邱如白說:「畹華,藝術是不朽的。你應該不朽。」

對邱如白而言,梅蘭芳等同於京劇巔峰,等同於「藝術」。為了讓梅蘭芳保持在旁人無可企及的頂尖,他塑造了一個「象牙塔」。象牙塔裡備受呵護,梅蘭芳得以心無旁騖浸淫京劇藝術。象牙塔裡滿佈孤寂,唯有孤寂能使梅蘭芳一而再、再而三突破自我。換言之,邱如白透過梅蘭芳成就自身對美、對藝術的渴求。他將梅蘭芳塑造為不朽,老來總算領悟:「畹華,其實你本來就是凡人。」

至於福芝芳看似強勢,心思快、手腕高,卻是夜夜為夫熬湯清嗓的深情。一幕兩人坐在床前盪悠盪悠泡腳,兩人有一句沒一句聊著:

梅蘭芳道:「明天六哥有個聚會。妳一起來?」

福芝芳道:「哎,你自己去。別老讓別人覺得你到哪都有我跟著。」接著想起什麼似地跳起身離開:「忘了拿擦腳布了。」

梅蘭芳曾說:「她在過門那天就說是來管我的。」說時笑笑地,不因妻子強勢而不滿。梅蘭芳甘於被管,就像他甘於讓邱如白擔任等同現今經紀人的角色。家內有髮妻福芝芳,家外有摯友邱如白。相對於邱如白因「藝術」而遺忘梅蘭芳凡人一面,觀眾極容易忽略福芝芳的幽微情感,也極容易忽略她在劇中幾次重要轉折其實佔有舉足輕重地位。

一次是梅蘭芳該不該放棄原本在北京的成就,冒險到美國表演給洋鬼子瞧。出國演出所需旅費須以梅宅作為銀行抵押,需要福芝芳簽名。福芝芳本來不同意,在孟小冬出現後簽了名默許。

再來是一名戲迷因癡迷梅蘭芳而威脅孟小冬離開,誤被亂槍打死。事後,鄭會計拿出家用支出簿讓梅蘭芳過目,說道:「太太讓我給大少爺送帳。其中有筆是給那戲迷家人的慰問金。」因這句話,梅蘭芳恍然大悟竟是邱如白在幕後指使戲迷攻擊孟小冬。

最後邱如白看清梅蘭芳有著凡人一面,也是因福芝芳之故點醒。福芝芳將邱如白歷年寫給梅蘭芳的書信歸還,以示梅蘭芳對邱如白失望,劃清兩家界線。邱如白將其中一封還給福芝芳:「這封不是我寫給畹華的。是畹華大伯寫的。」

福芝芳嘆道:「畹華常常看大伯這封信。每次看就有好一陣子沈默。可我也不知道裡面寫什麼。」

邱如白打開信,逕自讀了起來。讀完,清醒了:「畹華也是凡人。」

福芝芳不知道信裡寫什麼嗎?我以為是知道的。有一幕孟小冬將自己地址抄在小紙條予梅蘭芳,他將紙條收在西裝袋中不翼而飛。福芝芳大方承認看過紙條。這兩幕做個巧妙連接,不難聯想福芝芳其實一清二楚書信內容。她明瞭邱如白將梅蘭芳當作「藝術」,於是含蓄地對他醍醐灌頂。

若說孟小冬是外顯的伶牙明快,串起梅蘭芳情感的「明」線。那麼福芝芳就是內藏的俐齒聰慧,串起梅蘭芳情感的「隱」線。福芝芳從來不是一個平面的、可有可無角色。

(三)「霸王別姬」與「梅蘭芳」

不談「梅蘭芳」中的角色,單論時代背景對京劇影響,「霸王別姬」與「梅蘭芳」呈現了不同視角。

程蝶衣是戲瘋子。戲裡癡狂,戲外也癡狂。為救出師兄段小樓,他給日本人演戲。段小樓脫困後氣得要斷絕師兄弟情義。程蝶衣輕蔑一笑:「日本人懂戲。我給懂戲的人演戲。」

相反的,梅蘭芳蓄鬚明志,不願意為侵華的日本人登臺演出,也不諒解邱如白只顧藝術不顧愛國行徑。

在邱如白與程蝶衣眼中,藝術是不朽的,橫跨政治等等外力。「梅蘭芳」裡觀眾不齒邱如白,卻在「霸王別姬」裡同情程蝶衣。或許某種程度與梅蘭芳是現實人物,而程蝶衣是虛構角色有一定關係吧。再想,倘若程蝶衣遇上的是邱如白,兩個為藝術完全奉獻了自己的人,彼此更是知音?

比起「霸王別姬」經典地位,「梅蘭芳」有些瑕疵卻瑕不掩瑜,卻淡得極有味道,值得一看。

..


0 意見 to " 劇感:梅蘭芳 "

Post a Comment

留言方式(Comment as):

1.可選擇帳號登入留言(如:Google, WordPress, OpenID)
2.或選擇Name/URL,填上名字(必填)、來自何方(網址,非必填)。
3.不得已的選擇:Anonymous(匿名)。

南瓜派門規


文章無鎖文,歡迎閱讀。請勿擅自轉文、盜文。如喜歡這些故事,請洽博客來(紙本)、讀墨(電子書)購買。謝謝支持。

歷年出版作品:
《大荒遺冊・卷一》三秀
I am NUKE: The Prometheus Tomb(US Amazon)
《止戈外傳・問天》
《相逢有時》
《止戈》
《天火》(豆瓣閱讀電子書)
《無鬼咖啡館》
《墮天使》
《水印月》(思維三部曲之三)
《蝶戀花》(思維三部曲之二)
《樹纏藤》(思維三部曲之一)
《Yang》(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優良讀物推薦)


創作中:
《大荒遺冊・卷三》越人歌
《伊底帕斯的詛咒》

FB: fb.me/croatiayangfans
Email: croatiayang@gmail.com
Blog: croatiayang.blogspot.com

電子書出版

書籍上市中(詳情點圖)




說書人YANG @FB

南瓜道長短

###recentComment###

南瓜收成季

About This Blog

Web hosting for webmas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