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ART? -- Venice Biennale (2007.06)


Venice Biennale,在不務正業遊山玩水後,總算來到此行重心之一。另一個重點自然是Documenta Kassel了。前者是威尼斯雙年展;後者是德國卡塞爾文件展,五年才辦一次。以數學簡單計算,下次同時參加兩個展覽的機會,只能等十年後了。稱不上千載,倒也是難逢的機會,我很珍惜。


只是,什麼是藝術呢?我突然想起幾年前,一位藝術史教授進門第一句就問:「什麼是藝術? What is ART?」教授一個接著一個點,幾乎連思考的時間也沒有,彷彿要逼出我們最直覺的答案,刻不容緩。

看著窗外藍天,不知道為什麼就冒出了答案:「藝術就是生活。」

「妳覺得藝術就是生活嗎?」教授又問。

那瞬間我遲疑了。自以為答案天衣無縫,漂亮得很,沒想過教授又將原問題丟了回來。「藝術應該在生活當中,隨處可見,不知不覺中感受到的一切,都是藝術。」

「妳真的這麼認為?」教授又笑,眼神十足犀利。

而我,根本毫無把握自己的答案是對是錯。一直到現在,還是不知道正解。其實,這問題本來就沒有正確解答。教授一問再問,只希望學生想得更深罷了。

我常想,同樣的問題,現在再問一遍,我的答案會是什麼。藝術就是生活。我可以肯定一字未變。但是,說出這句話的心情卻變了。那年,太年輕,答案不過輕浮取巧。沒有深刻的體會足以支撐這句話語。所以在教授一問再問下,節節敗退。

而現在,以Contemporary Art為主的雙年展,深刻了我如何看待藝術。很多人不覺得現代藝術能稱為藝術。「如果這也可以叫做藝術,那我也可成為藝術家了。」這是最為人詬病的主因。

我得承認,對於現代藝術的興趣遠遠比不上百年老古董。可威尼斯雙年展,一路巡禮下來,似乎也能說從門外踏入簾內了。

雙年展是十分大型的活動,光是主要展場就開了兩個,更不用提有所謂的國家館、個館,散落巷弄,河道邊。在購票時,不知道為什麼感受一陣騷動,路人竊竊私語,彼此朝著相同方向交頭接耳。還是徒弟眼尖,一雙火眼金睛馬上看出究竟。原來哪,蜘蛛人第一集裡演那綠惡魔的壞科學家,風度翩翩看展來著。這時不得不說,電影取角還真的神乎其技,螢幕上綠惡魔高大形象已經在腦海深植,本人卻是親切地連個兒都小了好多點。

可惜,距離綠惡魔十步之遙好像沒什麼好興奮的。事後我把這件事,炫耀地告訴親朋好友時,只聽尖叫一秒鐘:「天哪!妳看到蜘蛛人了!很帥吧他!」

「不是啦。我不是看到蜘蛛人,是綠惡魔!」十足十耐心解釋。

沈默十秒鐘:「綠惡魔就不用講啦!我跟妳說喔,最近哪,有部電影很好看......」完全地把話題帶開了。

總之,關於展覽,我們可是花了足足兩天,才勉強看完大半作品。一閉眼,眼花撩亂的裝置藝術、油畫、影片,片段呈現。就挑幾件有趣的聊作回憶。


Photo by Yang: Installation

戰爭,在現代藝術裡比重不輕。也或許是因為我對這很有興趣,焦點大多放在各式反戰訴求上。許多與戰爭有關的題材,幾乎以紀錄片或是槍枝實物呈現,以作為強烈視覺吸收。這件作品也不例外。高掛的耶穌,背負著戰鬥機。是戰鬥機宣傳了象徵西方世界的宗教?還是耶穌慈愛光輝掩蓋了戰爭的不義?


Photo by Yang:Installation

為什麼我說藝術是生活呢?其實,現代藝術也可以是生活的一環,貼近人心。粉筆塗鴉出現在兩個展房連接通道上,藝術家將通道繪上巧思,引人莞爾一笑。只是簡簡單單勾勒,創作概念十分清晰。電話成了手機,電視成了電腦,那麼人類呢?科技持續發展下去的結果,人類會成了什麼?


Photo by Yang:Photo and video

I received an email telling me it was over.
I didn't know how to respond.
It was almost as if it hadn't been meant for me.
It ended with the words, ''Take care of yourself.''
And so I did.
I asked 107 women,chosen for their profession or skills,
to interpret this letter.
To analyze it, comment on it, dance it, sing it.
Exhaust it. Understand it for me. Answer for me.
It was a way of taking the time to break up.
A way of taking care of myself.
此段抄錄自上列作品來由。


這個作品,是所有創作中我一看再看,捨不得離去。藝術家託名Sophie,以Sophie的心情記錄了如何從失戀中復原。尋找107個各行各業女人,以各種方式譬如詠嘆,譬如高歌,譬如小丑,將署名X的男子寄出的分手信,唸了一遍。我所放的照片只是107個女人中的一部份,整件作品佔據一個館場,十分巨大。一方面也是因為還有影片播放107位女性如何閱讀這信的記錄。有位媽媽邊切著洋蔥邊抑揚頓挫,不時夾雜這男人真爛,分了也好的哼哼聲。卻在信末,哭了。影片尾卻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說著:啊!我只是被洋蔥嗆到啦。

107次聽見分手,一次又一次聽著X終結:請好好照顧自己!女主角釋懷了,卻將觀眾帶入情緒裡,難以脫離。

A way of taking care of myself.

為什麼我總覺得是 A way of torturing myself?

107次的疼痛,107次的堅強,是不是也是107次的回憶?

..


5 意見 to " What is ART? -- Venice Biennale (2007.06) "

Post a Comment

留言方式(Comment as):

1.可選擇帳號登入留言(如:Google, WordPress, OpenID)
2.或選擇Name/URL,填上名字(必填)、來自何方(網址,非必填)。
3.不得已的選擇:Anonymous(匿名)。

南瓜派門規


文章無鎖文,歡迎閱讀。請勿擅自轉文、盜文。如喜歡這些故事,請洽博客來(紙本)、讀墨(電子書)購買。謝謝支持。

歷年出版作品:
《大荒遺冊・卷一》三秀
I am NUKE: The Prometheus Tomb(US Amazon)
《止戈外傳・問天》
《相逢有時》
《止戈》
《天火》(豆瓣閱讀電子書)
《無鬼咖啡館》
《墮天使》
《水印月》(思維三部曲之三)
《蝶戀花》(思維三部曲之二)
《樹纏藤》(思維三部曲之一)
《Yang》(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優良讀物推薦)


創作中:
《大荒遺冊・卷三》越人歌
《伊底帕斯的詛咒》

FB: fb.me/croatiayangfans
Email: croatiayang@gmail.com
Blog: croatiayang.blogspot.com

電子書出版

書籍上市中(詳情點圖)




說書人YANG @FB

南瓜道長短

###recentComment###

南瓜收成季

About This Blog

Web hosting for webmas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