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il Painting: Last Day in Pompeii by Karl Briullov
Painting Source: http://www.auburn.edu/academic/liberal_arts/foreign/russian/art/briullov-pompeii.html
對於龐貝城(Pompei),好像有股難以言喻的情感。千年前一瞬間被火山灰掩埋的繁榮,汲取這樣的巨變早於中學教科書。某年收到的生日禮物,是一本黑色小書,完完整整龐貝歷史:興盛、航商、羅馬勢力、火山爆發、火山脈流、火山灰、死亡與哭泣。不記得是哪個出版社,依稀記得這系列的書,還曾提到吸血鬼源流。非常有趣的系列書。從那之後,總想到義大利一遊,不見得需要羅馬競技場、梵諦岡、米蘭或是佛羅倫斯,只龐貝是心中必遊景點。
再一次想起龐貝,是站在Karl Briullov畫前。不大的畫作,畫面左側裡驚恐的畫家頂著色箱,正是Briullov本人。在火山威脅下,眾人紛紛逃亡,兒子放棄父親,青年背負殘者,窮人盜取財物,富者散金求生。依稀印象,講解作品的婆婆問道:「看過但丁的神曲嗎?煉獄,應該就是這樣了。」烈火、高溫,人性的最真與最惡,透過畫作裡的畫家雙眼,一覽無遺。

Postcard: Capri
一疊又一疊層層記憶,將前往龐貝的路途點綴為朝聖,似乎不為過。不過,秉持著旅途中總是糊裡糊塗的個性,朝聖氣氛快速化為烏有。沒錯,因為我又鬧了笑話。話說,從羅馬到龐貝距離並不遠,約兩小時車程,中途需要在拿坡里(Napoli)轉車。抵達拿坡里時正是萬里無雲好天氣。徒弟惋惜:「啊!沒時間去看藍洞。得趕車。」
「藍洞?藍洞是什麼?」我很疑惑,連聽都沒聽過的地方。
「妳不知道藍洞?」
我搖頭,只知道藍色小精靈,應該不是住在什麼藍洞吧?
「天哪!拿坡里最有名的就是藍洞啊!要不然妳以為大家來拿坡里要幹嘛?」
徒弟的理所當然讓我汗顏,但也有十足十把握嗆聲:「拿坡里披薩啊!臺灣不是很有名嗎?」
「拿坡里披薩是拿坡里披薩,但是不是這個原因啦!」徒弟快暈倒了。東找西找在小攤前總算看到藍洞(Capri)明信片。不停叨叨解釋:藍洞不是想看就是這麼漂亮的藍。是要配合氣候時間,就算到得了藍洞,也是要看運氣的。所以,很多人把見到藍洞視為幸運。
滔滔不絕解釋下,買了明信片回家收藏。就像小書與畫作,或許再一個十年,也或許幾個月後,再訪義大利時將是必遊景點。
Photo by Yang: Pompei sightseeing 1
在龐貝博物區買了門票後,樹蔭下的老先生隨口問我們是從哪來的。區內觀光客不多,或許因為還不是旅行團的旺季,走在其中炎熱卻不擁擠。園區內解講的告示牌不多,我們只能隨意逛著,有種回到過去的錯覺。石板路、低矮的石屋、遠方還有一叢叢翠綠,扼殺千年前生機的火山正在其中沈睡,或許再幾年時光即將甦醒。可住在其上的群眾,還是笑著,帶著熟悉的熱情好客,彷彿身在臺灣親切。臺灣,也正位於地震帶上。大大小小地震,某種程度也跟龐貝的居民般相似,是不?
鑽身進陽光透灑的小屋,正好奇是什麼作用。方才打招呼的老先生突然現身解答。原來,這是龐貝城居民死後的葬身處,一個家族一間小屋,有圓有方。每個位置,提供給不同家族地位的死者。(突然有種誤踏生人勿近墓地的錯覺。)老先生原來是園區警衛,也有臺灣朋友。因這原因,聽到我們也來自臺灣,快樂地問著需不需要幫忙。有人帶領自然求之不得,特別是一口英文流利的義大利老先生。
有警衛加持,我們才發覺門票多值得。他領著我們穿遍園區,包括目前尚未對外開放的部份。龐貝遺跡在火山灰下多年,還有大半需經過挖掘手續。觀光客身在龐貝古蹟,其實只是一部份,走著走著便會遇到相隔線阻饒。老先生輕易拉開隔線,一直招呼我們入內。直說憑著我們觀光客身分是禁止入內。於是,轉瞬間我們與在其中工作的考古人員成了同一陣線。感覺,很特別。
Photo by Yang: Pompei sightseeing 2
「妳們知道嗎?火山爆發那時,很多人不是死在火山岩流下,是因為飄落的火山灰堵住呼吸道,還有高溫緣故。就像這樣,瞬間石化了。」老先生講述,邊指著玻璃窗內的遺骸。
小孩、大人的軀體,捲曲著。藝術家創作中,不少以此表達理念。眼前卻是活生生血肉,仔細觀察下遺骸骨骼,與石膏相仿。小書裡也有同樣圖片,近距離下感想越是特異,除了眼見為憑外,漂流在此的綠意盎然、歷史氣氛,總令人更加融入有點淡的感傷。
「嘿!不要難過,因為高溫,他們死的時候沒有痛苦。很快。可能連感覺都沒有。」老先生如是說。
Photo by Yang: Pompei sightseeing 3
老先生指著旁邊的葡萄架,轉移注意力:「龐貝居民十分享受生活,在庭院種植葡萄,圍繞噴泉。夏天時便在架下吹著涼風,遠眺火山。」
原來,世人覺得罪大惡極的劊子手:火山。火山若能發生,會不會覺得世人目光淺短?只看見自己的生與死,感傷瞬間疼痛與文明消失。但在這片土地下,死了的人群、死了的動物、死了的植叢,全化成了養分,孕育欣欣向榮的葡萄藤蔓。
有生,必死。
有死,復生。
火山凝了萬載,怒了一刻,沈了千年。無怪老莊總也淡然,萬物循環不過如此。
Photo by Yang: Pompei sightseeing 4
老先生輪值時間到了。剩下的園區由著我們自己參觀。
「初生的維納斯,幾世紀的壁畫,挖掘初時色調未變,一定得去看看。」臨走前老先生提點。
初生的維納斯,來自海底踏著貝殼破浪的維納斯。所有讀過希臘、羅馬神話的觀者,對於這樣的意象呈現,該是十分熟悉。看過許多維納斯作品,雕像、油畫、照片、漫畫。許多許多姿態面容,早已記不清。然,一提及維納斯三字,海上初生如嬰孩肌膚的維納斯形象,深刻鮮明。初生,是不是也是死而迸芽的換詞?掩藏了歲歲月月的色彩,宛若新穎如初生。
我在名為死亡的遺跡上見識:
葡萄藤蔓蔓生,綠意。衍生。
龐貝城民後代,熱情。延伸。
美麗女神出浴,純真。復生。
死亡,似乎也能詠嘆一二了。
..
0 意見 to " Last Day in Pompei (2007.06) "
南瓜派門規
歷年出版作品:
《大荒遺冊・卷一》三秀
《大荒遺冊・卷一》三秀
I am NUKE: The Prometheus Tomb(US Amazon)
《止戈外傳・問天》
《相逢有時》
《止戈》
《天火》(豆瓣閱讀電子書)
《無鬼咖啡館》
《墮天使》
《水印月》(思維三部曲之三)
《蝶戀花》(思維三部曲之二)
《樹纏藤》(思維三部曲之一)
《Yang》(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優良讀物推薦)
創作中:
《大荒遺冊・卷三》越人歌
《伊底帕斯的詛咒》
《止戈外傳・問天》
《相逢有時》
《止戈》
《天火》(豆瓣閱讀電子書)
《無鬼咖啡館》
《墮天使》
《水印月》(思維三部曲之三)
《蝶戀花》(思維三部曲之二)
《樹纏藤》(思維三部曲之一)
《Yang》(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優良讀物推薦)
創作中:
《大荒遺冊・卷三》越人歌
《伊底帕斯的詛咒》
FB: fb.me/croatiayangfans
Email: croatiayang@gmail.com
Blog: croatiayang.blogspot.com
書籍上市中(詳情點圖)
說書人YANG @FB

Post a Comment
留言方式(Comment as):
1.可選擇帳號登入留言(如:Google, WordPress, OpenID)
2.或選擇Name/URL,填上名字(必填)、來自何方(網址,非必填)。
3.不得已的選擇:Anonymous(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