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envelope



Photo by Yang: Red envelope

朋友來信,信裡跌落小小的、寫著大大福字的紅包袋。有絲訝異,意外的季節,熟悉的觸感,拿在手心很溫暖。我有多久沒收過紅包?好幾年了,猜測。


每個家庭包紅包的方式不一樣。家裡包紅包,凡是尚未就業的小輩們都能拿到。但總有一日開始工作,那時就沒紅包拿了。與臺灣不同,香港的習俗是未婚前都能收到紅包。第一次聽到時,有股欽羨與衝動,也想這樣持續領紅包十幾二十來年。想歸想,其實很久沒有親手收下紅包。近來過年,總在臺灣外的國度迎接舊曆新年。拜年電話父母總說:「誰誰誰、某某某給了紅包。」末了總以一句替妳存到銀行作結。

於是,存款簿的金額增加了。

紅包承載手心的重量減少了。

小時候,紅包袋永遠不是主角,一接到後下秒拆開收了多少錢,很興奮。第一次認真研究起紅包袋,捨不得拆封。原來,袋上五個鏤空的福字是五福臨門。大大小小的福字,其實是滿滿祝福,為什麼以前從沒注意?

異鄉的唐人街,是所有遊子喜愛又嫌惡的地方。走在其中總有:天哪!現在的臺灣、香港,甚至大半中國地區,哪裡有像這漾古老的紅,古老的燈,古老的牌坊,應該到處是現代化建築才是。唐人街,格格不入,無論是在異鄉,抑或置回亞洲,呈現了落後幾個年代的懷舊情懷。

為什麼不能新穎些?為什麼到處是艷極的紅?為什麼燒臘味瀰漫?穿梭巷道、點著一道道菜餚,如是想。現時,收到紅包後,我卻覺得一切不過是親切兩字,便是答案。

好多臺灣朋友念著在臺灣過年氣氛少了,商業化居多。我不知道少了沒。事實上因為農曆年緣故,我常分不清何時開始過年,哪天是除夕,更何況在這隔日仍照常上班上課。過年該是怎樣的氣氛?幾乎憶不起。

有回除夕夜,像是臨時想到般,幾個朋友約約決定到唐人街,感受過年氣氛,吃頓年夜飯。就算沒有紅包,也無所謂。唐人街上到處是鑽動的人群,原本的熱鬧越加熱鬧。人人不自覺雀躍,彼此招呼新年快樂。或許很含蓄,卻真誠十足。整個時空,與外界再不同。牌坊內,過著是農曆的破舊迎新。牌坊外,仍是河流緩緩流動,屬於西元的二月夜。

錯估湧進唐人街的人潮,每家餐廳客滿外,樓梯接待處盡是排隊人潮。好容易找著一間餐廳,等到飯菜上桌,已經夜裡十點多了。沒有過年氣氛的國家,周圍卻是濃厚過年氣氛的熱情。

商業化嗎?一點都不。如同此刻收到紅包,只有驚喜。有時想想真是詭異。在應該度過這些節慶的家鄉裡,未必能體會節慶真正的感動。太多額外的宣導廣告,模糊原有的焦點。過完節反倒是鬆了一口氣,隨即拋諸腦後等待來年,重複相同舉止。

可這兒,過農曆年的傳統習俗,原封不動在牌坊內進行。一年又一年,什麼也沒改動。紅,還是那紅;舊,還是那舊;燒臘味還是那燒臘味。放在現今家鄉,會覺得這紅太俗,這舊不搭,這燒臘味過油。然而,原來節慶還是有存在之必要。在一個思念家鄉的時刻,在電話那頭熱鬧跨年的時刻。其實也能過年,很樸實的方式。

我把紅包袋留了下來,因為它的別緻與祝福,還有許多年沒有親手接下紅包的愉悅。

..


0 意見 to " Red envelope "

Post a Comment

留言方式(Comment as):

1.可選擇帳號登入留言(如:Google, WordPress, OpenID)
2.或選擇Name/URL,填上名字(必填)、來自何方(網址,非必填)。
3.不得已的選擇:Anonymous(匿名)。

南瓜派門規


文章無鎖文,歡迎閱讀。請勿擅自轉文、盜文。如喜歡這些故事,請洽博客來(紙本)、讀墨(電子書)購買。謝謝支持。

歷年出版作品:
《大荒遺冊・卷一》三秀
I am NUKE: The Prometheus Tomb(US Amazon)
《止戈外傳・問天》
《相逢有時》
《止戈》
《天火》(豆瓣閱讀電子書)
《無鬼咖啡館》
《墮天使》
《水印月》(思維三部曲之三)
《蝶戀花》(思維三部曲之二)
《樹纏藤》(思維三部曲之一)
《Yang》(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優良讀物推薦)


創作中:
《大荒遺冊・卷三》越人歌
《伊底帕斯的詛咒》

FB: fb.me/croatiayangfans
Email: croatiayang@gmail.com
Blog: croatiayang.blogspot.com

電子書出版

書籍上市中(詳情點圖)




說書人YANG @FB

南瓜道長短

###recentComment###

南瓜收成季

About This Blog

Web hosting for webmasters